我为什么推荐大家关注Kevin的车评

作者: 38 分类: 38侃车 发布时间: 2018-05-07 19:13

大家也看到了,Kevin最新一篇测评日产途达的文章非常专业,极其详细,特别是提出了途达在低速四驱模式下123挡的降挡逻辑问题,真的是作为一位自购车测评的车评人既发挥了车主的优势,又展现了应有的高度,而且放话说这台车准备长测,有各种问题能够随时给大家展示和互动。我真的觉得,有人能把车评做得这么好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今天我就给大家揭秘一下Kevin这哥们儿是谁,以及他为何突然开始想做车评的。

其实我跟Kevin认识已经6、7年了,那时候我在美国,他在加拿大,是在一个车迷QQ群里偶然遇见的,聊着聊着发现彼此都是资深美系性能车车主,只不过我的美系性能车们跟他的美系性能车们年代相差了半个世纪之久。

左侧我在美国的爱车和右侧他在加拿大的爱车,注意一下画风的差异。。。

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世界上遇到另一位同样喜欢玩美系性能车的哥们儿还是觉得非常有缘的,我们聊天的内容也基本都是车车车,尽管我们很多时候也会互相鄙视一下对方的爱好:我觉得他玩的东西原始,他觉得我玩的东西娘炮。。。

不过新车和老车的玩法确实不太一样,我每天只管开着这些车跑赛道,钻研驾驶技术研究汽车理论;而Kevin就属于那种有一个大车库兼大修理厂,享受每天动手亲自修车调车乐趣的玩法。久而久之我在汽车理论方面相对强一点,他在车辆构造方面造诣比我深,我们俩认知比较互补,交流起来也是教学相长。

2013年我们俩都回国了,回国以后才第一次网友见面。不过发现彼此有很多相像的点,比如爱车爱得都很纯粹,对生活和物质都没啥追求,但都很舍得把钱和时间花在自己热爱的事物——汽车上面。所以在现实中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出去玩车。当然受制于市场环境的现实,在国内能够买到的车跟北美的那些性能怪兽们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我和他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从2014年开始我做起了车评,每周给大家发布视频成为了我工作生活的日常节奏。而Kevin则从事着其它领域的工作,仅偶尔在微博上发点车相关的内容。但是自从近一年Kevin发过几篇文章之后,他跟我说发现居然有那么多人都爱看甚至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而另一方面他把自己对车的认知分享给大伙之后,看到自己的观点在积极的影响着这些人就无比地欣慰。也至少证明了他的许多观点是相当具有价值的。

一晃就到了一个月前,我手臂摔伤,短时间之内再也无法给大家亲手测评汽车了。但就在我摔伤的几天后,Kevin找我深聊了一次,核心内容就是:“38,我也想追随你的脚步做车评。”

对于他这个想法,其实我起初是抱着比较质疑的态度来回复他的。我当场问了他三个问题:1,你有什么优势?2,你要怎样定位自己的内容?3,你觉得现在着手做这件事晚不晚?

他首先对我讲述了他做车评的动机:就是希望把自己真实的认知无私分享给大家,特别是当自己真的写了几篇文章之后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愿意关注自己发布的内容,并且欣慰于这个过程中自己对粉丝们积极的贡献。他说仿佛更加理解我做车评的初衷和过程中的动力来源,因为我们都是从一位仅自己玩自己车的玩家变成一位不满足于自给自足而愿意把对车的积累和认知无私分享给他人的人。(非原话,大概这个意思)

我说理想很崇高,那要如何脚踏实地来执行呢?

他回答我说首先他经过了这么多年玩车或对于汽车的研究,所积累的驾驶技术及车辆理论方面的认知应该高于一般的消费者,至少具备了向大家分享观点的基础;其次他也可以准备一笔不少的预算来像我一样买车测试以弥补在起步阶段测试资源不足的问题;再就他觉得他比我热心,不像我整天一副在外人看来冷冷的扑克脸也没什么情感,很少跟人互动(这一点确实是我的问题,之后需要改正),Kevin希望的是尽可能多跟大家交流,尽量多回答大家大大小小的问题,哪怕有些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回复也会尽量在之后去通过探究或收集而集中反馈见解。他也不在乎从做车评中赚钱,因为这其中最打动他的点其实是在于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从与人分享交流观点的过程中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他觉得在当下的环境虽然没有机会每天继续跟无数老美国车在车库里摸爬滚打,却能够给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也算是自己这么多年玩车的一种变相的延续。

OK,第一个问题回答完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内容的定位。他的想法也是要说真话,这也是他一定要坚持的原则。其次他认为行业中不需要两个38号,但是无论专业程度高低,不同人对于同一款车的理解和驾驶感受一定是不同的,哪怕基于相同的事实基础都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评估或主观判定,所以观点一定会存在差异化,不会跟我38号完全一样,即便我们都是在分享真实的感受。但同时也希望利用他自己相对专业的认知尽可能给大家带来那些仅从一般的资料或浅层体验无法获得的内容——这点跟我的理念一致,即车评人不是广告人,不是数据卖点或表面配置的传话筒,一定要能够产出属于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三就是关于晚不晚。坦白来说车评行业在中国伴随着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已经存在了近20年。越早起步意味着在资源和用户的积累、以及价值观渗透这两个维度上能够抢得先机。现在这个阶段再开始做车评意味着不仅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更要在此过程中努力拨开迷雾,与那些用户们既有的错误认知进行对抗——我就是这样一路艰难走来的。但Kevin对我说我38号的存在就是他的榜样,我进入这个行业也很晚,但依然积极为许多消费者带来了实质性的贡献,我们不怕晚,只要我们的努力还能够有所成效,就是值得的。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和淡泊的心态让我们彼此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除此以外我还告诉他说在这条路上会遇到许多未曾预计的困难和阻碍,除了与既有错误观念的对抗,还要面对行业内外的各种明枪暗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无论面对任何阻碍都坚持下去的恒心。还要在威逼利诱面前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过Kevin对我说38号你的一句口头禅始终令他记忆犹新,那就是“再苦再难想想我,一切都释然了。”

我说那好,既然你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不要令我失望,在未来也不要当我向别人推荐你的时候令别人失望。

于是在我受伤康复的这段时间中,虽然自己不能亲手给大家试车了,但令我欣慰的是终于有了新人真正开始追随了我的脚步。Kevin在第一时间就买了一台日产途达开始了详尽的测评,并在提车10天以后给大家带来了一份深度的测评报告。这内容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详细程度甚至这一周多的辛苦努力都令我感到了空前的欣慰和压力,连我都没有想到他能够写出如此高水平的文章。他真的做到了,没令我失望,也让大家见识到了他的水准。同时我甚至不知道在未来我自己的测评中除了检验他的观点之外还能多分享出多少更有价值的内容了。我一方面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另一方面也勉励他不要自满,更要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原则。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Kevin的内容和人设,但至少有一点他确实做得比我好:真比我热心多了,不信你看他文章的评论栏虽然算不上有问必答但至少对一些积极的提问还是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所以我觉得推荐大家关注他目前来看还没有错,也希望大家能够从对他的关注和交流中获得观点上的收获。

另一个我在这段受伤的时间严肃思考的问题就是:也许在坊间有许多像Kevin一样喜欢车热爱车对车有见解也愿意分享的人希望积极发声把自己的观点传播给更多人,特别是那些也认同我们价值观希望坚持说真话、做真观点车评的人我也应该建立一个渠道把他们的声音进一步扩散出去,毕竟好的观点是在积极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如果大家认同我的这种想法希望你们告诉我,同时拿出你们的观点和文章,咱们大家携手,一起为这个行业造福。